一、当前面临的困难
我市各级各部门历来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21年以来市县两级移民部门坚持以为移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己任,不折不扣的落实好移民后扶政策,管好用好民生资金,工作取得一定了成效,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1500元提高到2020年11182元,2020年较2006年增长7.4倍,为我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同步小康切实提供保障,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尤其是去年以来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付不及时的情况下,市县两级移民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全力以赴推动后扶项目进度,千方百计想办法推动后扶资金拨付,切实维护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全省排位靠前,得到了省局充分肯定。但目前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建设前期谋划不够。各县(区)对项目建设前期谋划重视不够,往往是省级下达资金计划后,才开始考虑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的编制,甚至有的县(区)处于资金下来了,还找不到项目的情况。
(二)资金拨付不到位。各县(区)后期扶持资金都是实行县级报账制或国库集中支付,项目实施以县(区)移民部门作为实施主体,县(区)移民部门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将申报资金的资料送财政部门,但由于县(区)财政还款压力大,导致项目资金拨付不到位和惠农补贴资发放不及时。
(三)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后扶项目大都是由县(区)移民部门委托乡镇政府实施,乡镇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且更换频繁,对项目管理程序、内容还是有欠缺,再加之后扶项目散、小、涉及面广,导致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四)产业类项目见效慢。省局批复我市的优势产业项目5个5045万元,都是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实施的,目前实现分红的只有1个项目获得分红100万元,其余项目都未有分红。
(五)人员配置与岗位需求矛盾。市县两级后扶科(股室)人少事多,这是无法回避的矛盾。县(区)后扶工作人员是具体落实后扶政策、实施后扶项目的人员,但他们大多兼任水库搬迁安置工作,参与局易地扶贫工作,尤其是西秀区、平坝区移民局与乡村振兴局合并后,还兼顾乡村振兴工作,科室人员的时间精力有一半是用在其他工作中,以至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后扶工作的时间不够、精力不足,不能将后扶工作做深做细。
二、当前面临的机遇
按照省生态移民局《关于印发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优势产业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黔移发〔2021〕18 号),“十四五”期间,省局每年将于6月底前安排申报优势产业项目,项目覆盖范围为后期扶持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移民县(区),项目资金至少为1000万元(目前我市后扶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移民县(区)共有5个,2021年平坝区已获得1000万元。另外2019年普定获得1500万元、2020年镇宁、关岭分别获得1500万元和1045万元)。省移民局将委托第三方专家进行评选,并根据评审意见下达资金计划。
申报好、实施好优势产业项目,将有力推动我市移民村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移民群众快速增收,将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将把优势产业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当做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好抓实,进一步加强对县(区)移民局的指导,积极与县(区)政府沟通协调,提前谋划、筛选一批优势产业项目,形成本地区优势产业项目清单,争取每年至少获得一个优势产业项目,并按照省局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项目主管部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开展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切实做好利益联结,确保移民群众持续增收。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我们将按照省生态移民局批复的安顺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大纲要求,加快水库移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使移民村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移民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移民的收入得到快速增收,维护好移民安置区和库区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移民发展动力更足、增收渠道更宽、产业效益更高、人居环境更美、生活品质更优的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惠农补贴资金发放
按照《省财政厅等十八部门关于印发〈2022年贵州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集中统发目录〉的通知》要求,全市(除普定县实行按季发放外)直补资金发放实行每年一次发放,力争在第一季度完成全市48010人的600元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素质能力提升资金发放实行每半年发放一次,分别于6月30日、12月30日前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素质能力提升补贴资金的发放。
(二)加强后扶人口动态管理
按照省移民局关于《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动态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认真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查工作,做好后扶人口核增、核减工作,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
(三)抓好产业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
继续围绕建设美丽移民村、特色产业移民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区认真开展调研,实施好美丽家园(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和重点(试点)产业扶持项目,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移民收入,切实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巩固水库移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加快和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2022年,将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跟踪、督促、考核、通报力度,实行月通报制度并抄送县(区)政府,拟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高质量实施好项目建设。一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贵州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安顺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定实施后期扶持项目。二是加快建立项目库。各县(区)要按照批复“十四五”规划,于3月底前建立后期扶持项目库,及时编制项目建议书,确保项目资金批复后,就可尽快实现开工。三是认真开展项目申报审核。2022年8月底,完成省级下达2022年度下半年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年度计划项目申报审核工作。11月底,完成省级提前下达2023年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年度计划项目申报工作。2022年5月完成优势产业的申报工作。四是加快项目建设。2021年度(2021年3月下达)度项目在2022年3月底前全部完工验收,2021年度项目(2021年9月下达)在2022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验收。2022年度(2022年1月下达)项目务必在2022年4月底前开工,力争在2022年底前基本完工。五是提高资金拨付率。要严格按照省生态移民局、省财政厅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加强资金管理相关要求,积极协调市县财政部门,加快项目资金拨付,力争在资金下达15个月内资金拨付率达到100%。六是加快项目竣工验收。要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审查和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及时组织好项目验收,确保完工一个,验收一个、移交一个。
(五)加强后扶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应用
督促各县(区)继续更新完善后扶信息系统中移民户、移民村、社会经济、避险解困、素质提升、农机具补贴以及600元项目、大中小型水库项目、应急项目的进度等信息录入。市级每个季度对信息系统录入情况开展审核,并对各县(区)录入情况进行通报。
(六)做好移民项目“两拖欠”防范化解
严格按照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做好在建项目入库监管,严格执行4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抽查、维权告示牌悬挂等工作,确保2022年不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情况。
(七)迎接水利部绩效评价、监测评估工作
5月底前,做好水利部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绩效评价、监测评估准备工作。
(八)扎实做好稽察反馈问题整改
继续督促各县(区)加快问题整改,力争在2022年6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同时,严格按照省局《关于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库移民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问题清单(2021版)的通知》要求,抓好“十四五”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管理。
(九)开展避险解困项目综合验收
按照省局安排,开展普定县避险解困项目的县、市、省三级验收工作。
(十)开展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6月底对各县区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业务知识培训,主要包括统计年报填写、信息系统录入、项目建设管理等,提升市、县乡后扶人员业务素质。